首页朋友圈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二讲——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》

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二讲——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》

时间2025-04-05 20:18:43发布桃园县分类朋友圈点评0热度39

但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:文明冲突不应当是我们的正确选择。

天道本身不可知,只能意会,人只能通过人道而间接地理解天道。唯一的出路是建构一个既有超越性又世俗的神话,使得形而上能够具体化为形而下。

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二讲——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》

与作为入世史学的正史不同,渔樵史学是世外史学,但不是野史。只有知道之变化,返本归真才是有意义的,或者说,只有识得道为万事,才有资格归道为一。在此,我们可以发现以历史为本的精神世界的道理:历史虽然有限,却是一切存在具有精神意义的根据,因此,历史的有限性足以应对时间的无限性,就像从1到2的有限区间却能够与无穷的自然数构成对应关系。渔樵试图沟通天道与人道,通达于时间又守护历史,这又何以可能?既然能够有意义谈论的是有限的历史,又如何达到无限时间的形而上层次?唯一的途径是,渔樵通过无穷的话语不断谈论一切有限的生死存亡,即通过语言的无限能力而达到形而上的尺度——语言的能力是无限而且无穷的。其中一种是传说的神仙乐园。

以历史为本的精神世界使思想的目光自天落到地,于是,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地上解决。不过并非山水之间尽皆超越之地。这个文明系统,对于帝国时代的家族社会生活方式来说是完善的,但对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[31]之后的民权时代的市民生活方式来说则是不完善的,所以才有洋务儒学、维新儒学、20世纪的现代新儒学、21世纪的当代新儒学的儒家文明自我变革的开展。

不能成己,也就不能成人成物。这就需要仁的情感、诚的态度,需要以仁心说,以学心听,以公心辨的姿态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,使欲必不穷乎物,物必不屈于欲,两者相持而长,是礼之所起也。这个时候,他就超越了旧的主体性,获得了新的主体性,亦即成为了一个新的存在者。

成人意味着完善其他文明、与人为善。《爱与思——生活儒学的观念》(专著),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、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增补本。

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二讲——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》

例如《大学》的修—齐—治—平,修身是个体的完善,齐家是家庭的完善,治国是国家的完善,平天下则是天下的完善。[50]以仁心说是讲的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感。[20]这里的天性并非孟子所讲的形色天性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,而是他所讲的人之性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。……民族国家(nation)这个观念是理解我们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的一个关键性概念,也是理解我们当下的生存的一个关键词。

但另一方面,主体的发展的可能性意味着可以获得新的主体性,在这个意义上,任何主体都是未完成的。那么,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明,其未来的中心是否也会转移、甚至正在开始发生转移?举例来说,我们都注意到了美国儒家、如波士顿儒家的兴起,其未来的发展势头很难逆料。这里,我想谈谈自己关于文明对话的几点思考: (一)文明对话的目标:共建全球文明 为什么要倡导文明对话?因为未来的人类文明不应当、也不可能是现有世界文明格局之中的某个既有文明传统的独大,不应当、也不可能是任何一个文明传统的文化帝国主义,而应当超越复数的文明传统,以建构一种单数的全球文明。而另一方面,人却是万物之灵长,能通过参赞化育而成物——创造万物、创造世界。

[5]朱熹:《四书章句集注·大学》。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

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第二讲——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》

西方学者白鲁恂(LucianPye)有一个著名的、被人们广为引用的说法:今天的中国不过是一个文明而佯装成一个国家(a civilizationpretending to be a state)。这样一个全球共在、共同生活的共同体,亟需建构某种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文明。

在形而下的层级上,儒家文明的自我完善主要是儒家伦理学及政治哲学的自我更新,我们绝不能固步自封、画地为牢,死抱住皇权时代以三纲为核心的帝国伦理学及帝国政治哲学不放。三、文明对话:儒家文明在全球文明建构中的责任 这里所说的全球文明(globalcivilization)乃是一个单数名词,而不是说的复数的世界文明(the civilizations in theworld)。[22]程颢:《识仁篇》,见《二程集》,王孝鱼点校,中华书局2004年版。各欲正己也,焉用战?[12] 孔子也说: 苟正其身矣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。……新者,革其旧之谓也,言既自明其明德,又当推以及人,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。例如,一方面,我们不能说孔子的思想是不完善的。

因此,以诚成己、以诚成人,就是以仁成己、以仁成人。[13]《论语·子路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本,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。

而当我们说中国只有一个民族的时候,英文叫做nation,这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,Chinese Nation。但是,按照上文已讨论过的程序逻辑,儒家文明首先需要成己,即进行自我完善、完成自我更新。

[3]朱熹:《四书章句集注·论语集注》,中华书局1983年版。又解释自诚明谓之性,自明诚谓之教说:天性至诚,或学而能。

这是由于儒学所具有的入世和与时偕行[30]的秉性,而最大的时就是社会历史时代的转换。为此,必须避免文明冲突,开展文明对话。试想,假如儒家文明谋求独大,同时其他文明——如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也都谋求独大,那么,其结果只能是文明冲突,带来一个争则乱,乱则穷的世界。《礼记正义》解释诚者天之道说:至诚之道,天之性也。

这里还牵涉另一个问题,就是将国家的类型区分为民族型国家(national state)和文明型国家(civilizationalstate)的问题。综上所言,成己(to perfect oneself)即成就自己,亦即完善自己,使自己成为新人、完人。

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全球文明。这个关键词nation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[31]李鸿章:光绪元年《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》。[6]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本,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。

[2]朱熹集注:成者,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。对此,儒家当然责无旁贷,要参与到这个成物的建构工作中去。他所说的国家是指的现代性的民族国家(national state)或国族(nation)。那么,他怎么才能够成人呢?孟子讲得非常明白:反身而诚[23],具体来说就是由思诚而诚之,由此而成己或成人。

所以我经常讲:中国只有一个民族,那就是中华民族。[15] 显然,不能修己,就不能安人。

这个同,就是上文讲的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平台的全球文明。成己、成人,朱熹谓之自新、新民。

主体不仅可以指一个人,也可以指一个群体。又解释《康诰》曰‘作新民说: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。

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
a href="#top" title="返回顶部" class="ewceo-gotop-com erx-gotop">↑
请先 登录 再评论!
XML地图html地图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